七媽的由來
七媽的來歷:為臨水夫人、順懿夫人,又稱大奶夫人,亦即陳靖姑或稱陳進姑。福建、台灣和南洋閩籍華人崇奉之女神,癸未年(西元2003年)三月,因修行圓滿,經玉皇大帝敇封升格為「天上聖母」之七媽祖,誕辰為三月七日。
陳靖姑,出生於福州府(今福建省羅源縣下渡),又有稱於古田縣臨水鄉人。父陳昌,官拜戶部郎中,母葛氏。傳陳靖姑是南海觀世音菩薩的指甲投胎,降生於唐大歷二年(西元67年)正月十五日。據《閩都別記》云,陳靖姑降生時,景雲覆室,紫氣盈庭,閭里稱奇,引為吉兆。幼聰穎明慧,賢淑端莊;其兄陳守元有道術,隱居山中。陳靖姑曾進山餉兄,年十三受閭山道法,三年學成歸里,奉親命適古田縣劉杞公為妻。開閩建國二年夏,陳靖姑正懷孕數月。閩垣大旱,禾枯樹萎,民不聊生。夫人順應民願,以二十四歲有孕之身,奮然脫胎,臨壇施法祈雨,果降甘霖,旱象頓消。惟夫人遭仇妖暗算,屍解歸天。卒時自言道:吾死必為神,救人產難。於是民眾以夫人之肉身,於古田立廟祀之。宋淳祐中(西元1241-1252年),被封為崇福昭惠慈濟夫人,賜額順懿。後又加封為天仙聖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。元、明及清各朝代,屢有封贈,又稱臨水崇福夫人、順天聖母、順懿元君等等。道教經亦稱臨水夫人為惠忱慈量天尊。
神跡和奉祀:臨水夫人曾授閭山道法,有鎮妖驅邪之道術,但民間卻以救產保胎為主要。《鑄鼎餘聞》卷三引同治《麗水縣志》稱,婦女敬事夫人,即稱順懿夫人、護國馬夫人也。順懿廟在太平坊鶴鳴井者,香火尤盛。凡求子者,必赴廟虔禱於臨水夫人。兒生後,自洗兒及滿月、周歲必設臨水夫人之位於家,供奉香火,有的還招瞽者唱夫人遺事,稱為唱夫人。每年上元前二日,司事擇婦人福壽者數人,為夫人沐浴更衣。次日,平明升座,各官行禮,信徒焚香膜拜,絡繹不絕。當晚,還從廟中抬夫人像巡行街上,張燈結彩,鼓吹喧闐。小兒數百人皆執花燈跨馬列前隊,觀夫人出巡者,比肩路塞。現今福建和台灣仍多有供奉臨水夫人的廟宇或殿堂。台灣民眾稱為台南助國夫人、順天聖母、臨水奶、夫人媽等等。民間婦女為求臨產平安、產後健康,均於臨水夫人神位前,燒香祈禱,每年神誕之日,在臨水夫人廟舉行盛典,十分隆重 。
陳靖姑閭山三奶派的法事, 專門幫人探花欉、移花換斗, 如果花有病蟲, 代表小孩子多病 ; 枯萎, 代表生命危殆 ; 花葉翠綠茂盛, 代表長得健康俊秀 ; 三奶姑在這時扮演-澆水、施肥及除蟲的工作,使孩子平安出世。臨水夫人媽廟常以婦女、兒童舉行各種法事聞名,像是為不孕婦女進行的「栽花換斗」,或是為想生男丁者進行的「移花換斗」等,但最獨特少見的法事則莫過於為孩童解運消災的「過囝仔關」。「過囝仔關」在廟的後殿舉行,由「紅頭」師公主持,原因通常源於嬰童多病難養,或命中與父母相剋,基於「有劫便有關,有關便有破」的原理,希望藉神力相助以破除 劫數。據說「囝仔關」有千百關,一般以天地關、水火關、車路關 、刀箭關、五鬼關等五關最常見,法事的進行包括:淨壇請神、祭請星神、童乩偎壇、過關解運及謝壇送神等五步驟,大約需時二小時。
七媽:專司協助三媽祖處理眾生因果問題及各項疑難雜症。